香港人很多都具有良好保險意識,大部份人在畢業工作後便開始買保險。但係原來好多人都害怕和自己保險代理人見面 ,擔心有加單壓力,變成長時間都冇再做保單檢視 。
由於人生不同階段面對不同風險,忽略保單檢視可導致『有保險、冇保障』。以下是一個發生在筆者身上的真實例子 :
朋友 A小姐 (化名) 乃筆者興趣班的同學,突然有一天致電筆者,說希望介紹一些婦科治療醫生,才知道懷疑患上婦女常見危疾。筆者當時也非常愕然,A小姐才四十多歲,不煙不酒加上熱愛運動。除了感無奈危疾越來越年輕化外,當時 A小姐要求筆者協助理賠保單,原來她的保單早已成為孤兒單。
當我協助理賠時才發現,A 小姐每月保單供款約港幣$5000,屬於中產一族,理應保障會很全面。無奈發現當初是家人做保險俾面派對才幫襯,更可悲的是危疾部份只買了20萬港幣保額,更是單次理賠類型。A 小姐解釋由於是很早之前買的,想把供款主力放在理財產品上,爭取多一點的回報,同時自己屬於年青,患危疾的機會比較少。
後來家人沒做保險這行,保單變成孤兒單,所以長期沒有做保單檢視,令理賠效果非常可惜。A 小姐幾乎把危疾理賠金額也花在手術費上,變成沒有收入損失費的補助。
以A小姐月供$5000的保費, 如果規劃完善的話,可以享有多次理賠的危疾保額大約150萬港元。危疾保險的特色是「有病賠錢、冇病儲錢」,同樣具有儲蓄功能。要知道成年人40歲至60歲是危疾發病高峰期,保險保障應該重點放在這方面,所以定期保單檢視是非常重要的。
儲蓄型危疾保險冇Take 2, 假若買的是單次理賠,確診及理賠後即使疾病康復,想購買一份新的儲蓄型危疾保險,所有保險公司都不會再受保。假如癌症復發,所有醫療費用只有靠自己或家人的積蓄去承擔,變相風險轉嫁給了家人。
危疾保額要買幾多?
危疾保額 = 年收入 × (2至3倍)。由於危疾保險的賠償是用來保障患病期間原有的收入,而一般重大疾病或需要2至3年時間醫治,所以保額最好設定為年收入的2至3倍。
去考慮一份危疾,有幾個常見的問題你要知道︰
危疾保險的主要作用
多數人買危疾保險的原因是擔心有病時沒有錢醫治,但如果單純從醫療費用的角度出發,醫療保險能夠償付醫療開支。那麼為什麼要買危疾保險 ?
危疾保險真正的作用,是解決醫療費以外的問題,即使患上嚴重疾病而失去工作收入,都有足夠的現金處理其他問題,其中包括:
- 患病期間的生活支出,包括供養父母、基本生活支出、租金或供樓等
- 原有的理財策劃,例如儲錢、投資、置業、結婚、子女的教育基金等
如果沒有危疾保險保障,患病時可能要動用積蓄及賣車賣樓,一人得病一家人生活質素受影響。
應針對最常見的危疾保障 – 癌症、中風、心臟病
保險公司經常標榜可以保障「多達」百多種危疾,但保障的疾病多寡不應該是考慮的重點。因為參考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及醫院管理局的數字,可以發現:
- 超過70%嚴重危疾索償來自癌症,約90%索償來自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
- 香港人於75歲前,平均4至5人中有一人會患有癌症(約20-25%發病率)
- 癌症二期及三期的復發率分別為20-30%及50-60%(以大腸癌為例)
- 中風及心臟病的復發率分別為27%及25-35%
從數據可見,大部分索償都是來自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,而且復發率偏高。如果從概率及實用性去考慮,最好針對以上三大疾病購買危疾保障。部份計劃可就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提供多次賠償,亦有計劃會為所有類別的危疾提供多次保障。
購買危疾要注意地方
危疾保險是給身體健康的人去買來作健康風險保障,因為身體有小毛病會導致保險公司條款除外或額外加保費,嚴重如糖尿病的會直接拒保。所以購買危疾保險是不能等,因為有錢沒健康也買不到。同時香港購買保險是透過誠信機制,千萬不要隱瞞過往病情去投保,因為當客戶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會翻查所有舊醫療記錄,如發現有虛假申報一律拒賠結案。
購買危疾保險豐儉由人
舉例三十歲非吸煙男士在同樣保額之下 ( 假設80萬港幣危疾保障 ),沒有儲蓄成份的危疾保險每年才港幣兩千元 ( 保費每五年調整一次 ),有儲蓄成份的多次理賠危疾險每年港幣約兩萬元 ( 保費供款二十年 )。適合社會每個階層人士去購買,人人也可以有危疾保險保障的權利。
總結:建議購買危疾保險可選擇多次理賠類型,同時為自己爭取能負擔的最大保額。
我要協助【保單檢視】...